.jpg)
海龟 交易法则被告知有一种替代性的 止损 策略,它能带来更好的盈利能力,但这种策略较难执行, 因为它产生了更多的损失,导致胜负比降低。
这个策略被称为/ 鞭锯/。
在每笔交易 中不承担2%的 风险,而是将止损点放在?N,账户风险为?%。
如果某个 单位被止损,如果 市场达到原来的 进场 价格,该单位将被重新进场。
有几个海龟用这种方法交易,取得了不错的成功。
Whipsaw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,就是在增加新的单位时,不需要移动早期单位的止损,因为在最多四个单位时,总风险永远不会超过2%。
指标类要考虑市场行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,建立一个或者多个数学模型,给出一个数学计算公式,得到一个能反映股市某一方面本质的数字。
这个数字就是 指标值。
指标值的具体数值和它们之间的关系,直接反映了市场的状态,为市场运行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。
常见的指标有相对强弱 指数(I)、随机指数(KDJ)、移动平均线收敛与发散(MACD)、威廉等,等等。
波动性范畴把价格的上下波动看作是波动性的上下波动。
波动性遵循 自然规律,价格变动也遵循自然规律,即价格波动规律。
简而言之, 涨则五浪, 跌则三浪。
艾略特是波浪理论的发明者和创始人。
焦点讨论:2013年QE 减量的历史经验 那么,从讨论QE减量和到实际开始QE减量会对市场和资产带来什么影响?我们在本文中结合2013年经验来做出梳理。
回顾来看,上一轮QE减量发生在QE3自2012年9月开始8个月之后。
具体过程为,2013年5月22日,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中首次提及可能在未来削减QE3购买规模,进而引发市场动荡,特别是 美债 利率快速上冲,新兴大跌。
2013年12月18日FOMC会议上,美联储正式宣布QE减量 正式开始,一直到2014年10月29日FOMC会议宣布QE3正式结束。
可以看出,从开始提及QE到正式开始减量大概间隔半年时间,而从开始减量到QE正式结束大概用时10个月。
具体来看,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特征,美联储最近一个月包括国债、MBS及机构债在内的净资产购买规模达1433亿美元 1)冲击 阶段:冲击最大的阶段是削减 恐慌(TaperTantrum) 预期而非正式开始减量,而其根源又主要来自超预期的意外恐慌。
时任美联储主席美联储主席在2013年5月首次暗示可能削减QE购买规模时,由于市场此前预期不足,进而导致形成恐慌。
10年美债利率反应较为剧烈,5月22日到7月初短端一个半月时间,从2%到2.7%大幅上冲70bp。
全球股市在此期间也普遍 回调,尤以部分新兴市场为主,如巴西、恒生国企和沪深300指数的回调幅度都在15%~27%。
不过,当超预期的较为恐慌的阶段过去后,对资产价格的冲击也逐渐过去,待真正QE减量开始时,反而基本没有太大反应,例如10年美债利率反而开始见顶回落。
因此,反观此次,由于前期美债利率已大幅 上行、且市场对QE减量也并没处于完全没有预期的意外状态,同时在结合美联储大概率吸取此前经验加强市场沟通,因此即便未来开始沟通QE,其冲击力度可能也不像当时那么显著。
美联储QE减量和到实际开始QE减量的历史经验 2)跨资产:股>债>大宗;美元先弱后强。
在最恐慌的阶段,由于美债利率的快速上冲,全球主要资产普遍承压,尤以比特币、部分新兴市场(如巴西、港股、A股)跌幅最大,同时黄金、铜等大宗商品也普遍回调。
相比之下,避险资产如日元、日本国债表现较好。
成长股如纳斯达克和创业板也相对领先。
而最恐慌阶段过去后,主要市场普遍反弹修复,成长股大幅走强,黄金延续跌势。
减量正式开始后,主要市场如美股延续上行,成长股依然领先,美元走强,大宗商品普遍回调,债券因利率回落而反弹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