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首先, 有很多情况下, 近几个月的走势很好,但较远的 合约却未能 表现出同样的价格变动水平。
所以,除非其价格走势会导致现有的 头寸,否则不要 轧入新的合约。
其次,应在到期合约的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 跌幅过大之前轧入合约。
多少是过多取决于单位规模。
作为一般规则, 海龟交易法则使用者们在到期前几周将现有头寸轧入新合约 月份,除非(目前持有的)近月的表现明显 好于较远的合约月份。
对于 中国来说,第一个就是2019年中国的 增速是从一季度的8.2%一直降到 疫情前的6.0%,中国经济是 往下走的。
2019年 美国、欧洲是从2.9或者是一点几回升的,也就是说在疫情之前,中国是往下走,也不是往上走,所以大家在疫情前要修复回到原点,起点是不一样的。
所以 美国人一旦晃过神来,他是很快的,因为他基本修复得差不多。
现在的问题是拜登一个月一个人给1400美元,现在美国的个人收入应该是二战之后,增速是最快的,超过了美国经济过热阶段。
美国人每个月的收入里有1/3源自于政府的 财政 纾困,中国没有做财政纾困,只是扶持企业,连减税都没有做,只是说延缓缴税,企业的贷款只是说延后付息。
唯一有一点像财政无偿给你钱的,就是这个钱根本就不要了,就不往回收了,就是一点点 消费券,但是消费券也是捆绑消费,如果你不花钱的话,消费券是用不了的,这是中美之间最大的差别。
拜登上任后一个人又发了1400美元,根据统计数据,美国人的消费习惯不会接受一个月超过500美元的额外支出,所以不存钱,美国现在经济的 捆住是因为他的脚被捆住了,疫情得到控制后,需求会快速释放,消费会很强劲。
所以我们觉得美国经济今年会很强,中国基本面坚挺对于人民币汇率可能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,虽然中国也在恢复,但美国太强了。
中国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 风险 《21世纪》:近期 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,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。
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? 赖 长庚: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。
就中国而言,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,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,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。
从国外来看, 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 发生,因为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,可能通胀会出现 反扑的现象。
此外,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,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,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,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。
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。
《21世纪》: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,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,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? 赖长庚: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,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 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。
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,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,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。
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、经济发生反转,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。
总体而言,与其他国家相比,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。
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