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jpg)
具体来说, 数据新闻是以图表和数据为基础,配以少量文字,在实际操作中,记者主要 利用数据统计、 分析和挖掘等技术手段,或从数据中寻找新闻线索,或抓取大量数据拓展现有新闻题材的广度和深度,最后依靠 可视化技术将筛选后的数据整合起来,以可视化、艺术化的方式 呈现,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客观、系统的报道和良好的阅读体验[2]。
数据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叙事方法和模式。
它不再用主观的文字来写新闻,而是用数据来分析和呈现事实,更具说服力。
目前,数据新闻的 新模式在我国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应用。
例如,2014年3月初/两会/期间, 人民网推出/数字阅读时代,据说两会/系列专题。
该系列报道主要通过分析大数据来体现。
两会内容表达民生;2014年初,央视携手百度看春晚。
并继续对这一 主题进行报道。
这是传统媒体电视首次利用大数据进行的专题 新闻报道;早前一些网站也利用数据进行新闻报道,如人民网、新浪、网易、搜狐等网站。
东欧债券市场不顾央行在 加息问题上的表态, 一直在 推高 债券收益率。
匈牙利和 波兰的债券收益率上升速度比其他任何欧洲国家都快。
匈牙利国债收益率上周上涨了32个 基点,暗示交易商已做好加息的准备。
与法国央行一样,匈牙利和波兰的央行官员 也已表示,他们并不急于抑制通胀,因为通胀可能只是暂时的,他们更愿意等待经济从疫情中复苏过来。
但是交易员就没那么耐心了。
外媒的数据显示,在匈牙利,市场 预期两年内将加息130个基点。
荷兰 国际集团(ING)经济学家彼得·伟洛瓦茨(PeterVirovacz)说:“如果该央行能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说明CPI明年将回到2%-4%的合理区间,那么它 就可以等到通胀上涨结束,从而避免出现鹰派周期。
”5、6月 中国PPI 或将继续面临 上行压力。
美国 东部时间5月20日,美联储公布4月会议纪要。
会议纪要显示,部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(theFederalOpenMarketCommittee)委员认为,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朝着两大目标快速前进,那么在未来某次会议中开始讨论调整美联储资产购买步伐的计划“可能是合适的”。
这是疫情在美国暴发以来,美联储官员首次讨论 收紧 货币政策立场的可能性。
事实上,在强劲的通胀数据影响之下,市场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不断攀升。
5月11日公布的中国PPI数据再次超出预期,5月13日和14日,美国的CPI和PPI数据也超出市场预期。
在大宗商品涨价潮的持续助推下,全球性的通胀似乎近在眼前。
那么,全球通胀是否已经不可避免?面对节节攀升的通胀预期,全球主要央行“大 放水”的时代是否即将终结?中国又该如何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?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、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,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一解答。
0 Comments